裁刀使用一段時間后需要換刀,一般情況下,換刀和換刀條是同時進行的。換刀操作包括以下步驟:①刀片降到最低位置,與刀條接觸,切斷電源。②擰松刀片露在刀座外的螺栓,使刀片輕輕接觸墊板后再擰下螺栓,刀架(刀框或刀胎)升到原來位置,將刀片取下放在木制(或塑料)刀盒內。③更換刀條。刀條裝在切紙刀下的工作臺面上,更換時,按照刀條槽長度裁取一段新刀條,用刀片或砂紙將刀條表面的毛刺磨掉,然后鑲入槽內。特別提示:刀條鑲在凹槽內不能發生任何移動;刀條表面應與工作臺面平行。④刀片與刀架的高低要適當,一般刀片壓入墊板內的深度在0.3mm~1.5mm為宜。⑤換新刀片時,要確認刀片刃角與所裁紙張的抗切力是否相符,然后用軟布從上往下將刀片擦凈(刀刃部分不能擦)。輕輕拿起刀片,對準螺孔,擰緊螺栓。特別提示:刀條處應墊上薄紙板,刀刃不能碰到任何堅硬物。⑥試刀。刀片、刀條更換后,可空切試刀,檢查螺栓是否擰緊,刀片是否平整。刀片與刀條接觸后的壓痕深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有不妥,可微調處理,然后再墊一沓新聞紙或膠版紙測試刀片的鋒利狀況。
應用于CD、VCD光碟上的UV油墨,除上述要求外,油墨還應與PC(聚碳酸酯)料粘附力好,若用于DVD光碟上,則應對刻錄/讀取時,激光偏轉光束的傾斜角度(沿輻射方向不能大于±0.8°或沿切線方向不超過0.3°)較小的影響,所以,印刷后油墨及油墨干固時收縮要小;這樣才能保證光碟的平整度:同時印刷在DVD光碟上的油墨層要求薄而勻,使得在UV快速固化時盡可能減小UV中的IR成分對DVD平整度的影響。要想在光碟上印得薄而勻的墨層,所以油墨也要具備高的色濃度,以及控制好網模版上感光層的厚度來保證。
較好的油墨色純度高,透明性好,且具有較好的觸變性能和UV固化適中,一般說來,油墨可直接使用,不需要調節。但由于光碟的四色UV墨,因市場上品牌較多,質量參差不一,同時四色疊印不出的專用油墨,光碟廠仍需要調色,因此,就需要對油墨的粘度色密度、濃度甚至特別色要進行調配否則光碟上疊印的網點就會受到油墨的色密度和粘度的不同,使印刷的效果也就產生了偏差。例如,三原色中的Y與M,若等比例疊印,不管誰疊印在誰的上面,都應該呈現紅色(R)。但是由于油墨的本身密度、濃淡、品牌區別,有時會呈現出土紅色或黃紅色等,因此,我們就要對它們的色密度進行適當的調節。方法有:可以改變印刷色序試印,或當色序固定的話,在個改變印刷色順序時,則就應該改變疊印上層油墨的色密度,使其色密度下降,油墨的透明度提高。改變油墨色密度的方法是在源色油墨中加入本系列油墨的光油(無色油墨)調節。光油加入量是由色墨的色濃度決定,總之,在調節時,邊攪拌邊在色墨中加入光油,當加到色墨剛要開始但還沒有改變原來顏色時的光油量,立即停止,即可使用。
在標簽印刷中,通過油墨的呈色特點來達到防偽目的。油墨防偽比承印材料防偽更具有實用性,防偽性能更強,成為目前發展最迅速的包裝印刷防偽高新技術之一。與功能單一的承印材料防偽方式相比,著色材料防偽結合印刷工藝可達到多重防偽的目的。目前主要應用的著色材料防偽技術有以下幾種。①光變油墨防偽當觀察的視角改變60°時,進入人眼的反射光波發生改變,觀察到的圖像與最初的不同。采用不同色相的光變油墨可獲得不同的觀察效果。人眼可以直觀地識別。②無色熒光油墨與磷光油墨防偽,在防偽油墨中加入特定的發光材料,使印刷品在紫外線照射下,可顯示發光的暗記;沒有紫外光時,油墨為隱形不可見。白度越高的紙張,油墨隱形的效果越差,所以采用白度不高的承印材料,防偽效果才明顯。③有色熒光油墨與磷光油墨防偽:與無色熒光油墨與磷光油墨的作用一樣,只是在標簽印刷品中加入某一顏色的油墨,在紫外光作用下,熒光、磷光效果才明顯;無紫外光時,只顯示本色。④熱致變色油墨防偽:熱致變色油墨是利用熱能,使油墨的色相在熱量作用下發生改變,如變紅、變綠或變黑。熱致變色油墨防偽技術分為可逆和不可逆兩種。3.工藝與材料結合防偽
印刷環境的條件:UV光固化油墨受氣溫變化,其油墨的粘度也有變化。在高溫下油墨的粘度下降,變小,印刷的墨層減薄,色相偏法;在低溫時,油墨的粘度變大,印刷墨層厚,顏色深。所以,印刷UV油墨時要控制印刷環境的溫度為18~25為宜,23aC左右較為適宜;相對濕度為65%左右,當濕度大時,油墨會增粘和凝膠,所以印刷環境溫、濕度穩定時,則UV油墨的粘度也穩定,粘度穩定則油墨的觸變性相對也穩定,油墨的印刷適應性好,且墨層合適,此外印刷質量就容易得到保證,所以,精細圖文彩色UV墨印刷,必須提供恒溫恒濕的印刷環境條件。